募捐 9月15日2024 – 10月1日2024 关于筹款

鐏告硶鍖婚壌

  • Main
  • 鐏告硶鍖婚壌

鐏告硶鍖婚壌

王富春主编, Pdg2Pic
你有多喜欢这本书?
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
下载该书,以评价其质量
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
封面 1
前言 3
目录 8
概论 19
第1章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19
第一节 灸法的起源 19
第二节 灸法的发展 20
一、秦汉时期 20
二、魏晋时期 21
三、唐宋时期 21
四、明清时期 22
五、近代 24
第2章 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 26
第一节 灸法的特点 26
第二节 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证 27
一、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27
二、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27
三、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28
四、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28
第3章 灸法的基本操作 29
第一节 施灸的材料 29
一、艾及艾制品 29
二、其他灸材 30
第二节 施灸的体位选择和顺序 31
第三节 灸法的补泻 32
第四节 灸疮及灸后调养 33
第五节 灸的壮数和大小 34
第六节 施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34
一、施灸的禁忌 34
二、注意事项 35
第4章 古今主要医家的灸法理论 36
一、《黄帝内经》灸法理论 36
二、张仲景灸法理论 37
三、皇甫谧灸法理论 39
四、葛洪灸法理论 39
五、陈延之灸法理论 40
六、孙思邈灸法理论 41
七、杨上善灸法理论 42
八、王焘灸法理论 43
九、窦材灸法理论 44
十、高武灸法理论 45
十一、杨继洲灸法理论 45
十二、巢元方灸法理论 46
十三、许叔微灸法理论 47
十四、刘完素灸法理论 47
十五、王执中灸法理论 48
十六、罗天益灸法理论 48
十七、朱震亨灸法理论 48
十八、汪机灸法理论 49
十九、李梴灸法理论 49
二十、龚廷贤灸法理论 50
二十一、吴亦鼎灸法理论 51
二十二、张介宾灸法理论 52
二十三、李学川灸法理论 52
二十四、承淡安灸法理论 53
二十五、周楣声灸法理论 53
二十六、谢锡亮灸法理论 54
二十七、田从豁灸法理论 55
二十八、吴焕淦灸法理论 55
二十九、廖方正灸法理论 56
三十、韩世荫灸法理论 57
三十一、关于“陷下则灸之”的理论探讨 58
三十二、艾灸治疗热证的理论探讨 59
灸法篇 65
第5章 艾炷灸 65
第一节 直接灸 65
一、瘢痕灸 65
二、无瘢痕灸 67
三、压灸 68
第二节 间接灸 69
一、隔姜灸 69
二、隔蒜灸 70
三、隔盐灸 71
四、隔附子灸 72
五、隔胡椒灸 73
六、黄土灸 74
七、隔豆豉灸 74
八、隔葱灸 75
九、隔蚯蚓灸 76
十、隔巴豆灸 77
十一、隔铁灸 77
十二、隔钱灸 78
十三、隔面饼灸 79
十四、隔蟾灸 79
十五、山栀生姜灸 80
十六、隔川椒饼灸 81
十七、隔木香饼灸 82
十八、隔头垢灸 83
十九、隔甘遂灸 83
二十、隔皂角灸 84
二十一、隔纸灸 84
二十二、隔苍术灸 85
二十三、隔陈皮灸 85
二十四、隔鸡子灸 86
二十五、隔矾灸 87
二十六、隔苦瓠灸 88
二十七、隔厚朴灸 88
二十八、隔莨菪根灸 89
二十九、隔韭饼灸 89
三十、隔香附饼灸 90
三十一、隔徐长卿灸 91
三十二、隔桃叶灸 91
三十三、隔商陆饼灸 92
三十四、隔蚯蚓泥灸 93
三十五、隔麻黄灸 93
三十六、隔葶苈饼灸 94
三十七、隔碗灸 94
三十八、隔蓖麻仁灸 95
三十九、隔酱灸 96
四十、隔薤灸 96
四十一、香硫饼灸 97
四十二、蛴螬灸 97
四十三、桃树皮灸 98
四十四、隔土瓜根灸 99
四十五、蒸脐治病法 99
四十六、隔醋灸 100
四十七、隔粉灸 100
四十八、隔鸡蛋壳灸 101
四十九、隔竹圈盐灸 102
第6章 艾条灸 103
第一节 悬起灸 103
一、温和灸 104
二、雀啄灸 104
三、回旋灸 105
四、齐灸 106
五、排灸 106
第二节 实按灸 108
一、太乙针灸 108
二、雷火针灸 109
三、艾火针衬垫灸 111
四、百发神针 111
五、消廦神火针 113
六、指灸 113
七、点灸笔 114
八、运动按灸 115
第三节 隔物灸 116
一、隔布灸 116
二、隔药纱灸 117
三、隔膏药灸 117
四、隔药液灸 118
五、隔药糊灸 119
第7章 铺灸 120
一、大灸 120
二、敷灸 121
三、长蛇灸 122
四、艾熨灸 123
五、日光灸 123
第8章 温针灸 125
一、温针灸 125
二、隔姜温针灸 126
三、麝艾温针灸 127
四、电热艾针灸 127
第9章 天灸 129
一、白芥子灸 129
二、复方白芥子敷灸 130
三、蒜泥灸 131
四、斑蝥灸 131
五、毛茛灸 132
六、旱莲草灸 133
七、吴茱萸灸 134
八、蓖麻子灸 135
九、甘遂灸 136
十、威灵仙灸 136
十一、葱豉糊灸 137
十二、葱白灸 137
十三、食盐灸 138
十四、巴豆霜灸 139
十五、芥砒膏灸…
年:
2009
出版:
2009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语言:
Chinese
ISBN 10:
7502362665
ISBN 13:
9787502362669
文件:
PDF, 63.19 MB
IPFS:
CID , CID Blake2b
Chinese, 2009
下载 (pdf, 63.19 MB)
正在转换
转换为 失败